9月29日,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举办河海大学导学共进沙龙,沙龙主题为“导学关系中的‘期望管理’”。环境学院苗令占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学坤教授、水文水资源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吴晓芬老师、土木与交通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邵文慧老师以及来自12个学院的13名学生参加沙龙。沙龙由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主任闻昕主持。
导学共进沙龙现场
本期沙龙设置了3个讨论话题,分别是:1.如何合理设置科研实践目标?2.导师如何传递学术期望,研究生如何表达自身能力边界与发展需求?3.当双方期望差异导致矛盾时,如何通过有效沟通促成共识?
苗令占教授、刘学坤教授结合自身成长和指导研究生的经历,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科研实践计划、多元互动沟通、目标动态调整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体会。研究生辅导员邵文慧老师、吴晓芬老师结合教育管理实践,分享了师生之间期望差异和沟通不畅导致的导学矛盾案例,介绍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研究生辅导员作用的经验,以及学院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师生沟通交流讲座等改进导学关系的针对性举措。参加沙龙的学生围绕主题分别发言,表达了对导学关系中期望管理的认识和体会,分享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案例,提出了与导师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针对这些困惑,老师和学生们进行了开放式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导师、研究生辅导员老师交流发言
学生交流发言
闻昕总结发言时指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强化导学有效沟通、实现双向奔赴。作为导师,要理解并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差异,掌握学生性格、能力、生涯规划、学科基础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要多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让学生在感受到关爱中与导师达成共识,在相互配合中推进科研实践工作,做好学习、科研和就业等方面的平衡。同时,要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研究生生涯,即读研是一场综合性、全方位历练和经历,这个过程需要磨练心性,需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同时也要克服惰性。他希望,参加沙龙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把大家谈到的问题和建议向身边的同事、同学分享,引起重视、启发思考,依托导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持续优化改进导学关系。
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主任闻昕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