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法学院 周奇锜
(一)个人简介
周奇锜,男,汉族,1997年8月生,中共预备党员,2021级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行政法,师从孙海涛副教授。研究生期间担任河海大学公用事业法研究所研究助理;获评河海大学优秀研究生、小米学业优秀奖学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奖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A类期刊1篇,北大核心、CSSCI扩展1篇;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河海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1项。
(二)个人事迹
奋发上进,思想永远跟党走
周奇锜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一直努力提高自身的党性觉悟。作为中共预备党员,他坚守初心使命,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努力践行《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等党的政策文件。在组织生活中,他踊跃参加学院党委组织的主题教育党课活动,深度参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授课计划编写、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行政法领域的“三进”问题研究以及参研智媒时代党建工作的数字化变革相关课题,这些成果为学院思政教育水平提升和学生支部的数智党建变革作出了贡献。
负重前行,突破专业桎梏
周奇锜在本科阶段攻读金融工程,研究生的学科思维转变是他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本科学习注重数学、计算机等技术运用,而法学看重个人技能培养,他需花更多时间揣摩法律的温度,而非之前数理演算的锐度。对此,他积极参与课程研讨,无论是在学院样板课中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法治中国研究》成果进行纲领性的汇报,还是在宪法学课程与青年教师探讨社会契约学说,他都期望在交流中求同存异、寻求真理。其次,司法考试的低通过率也让他感到忧心。在课业论文之余,他运用零星时间补习部门法知识,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法律从业资格。再次,他尝试结合经济学、算法和法学三种理论,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一方面,他分析了近20年来证监会和银保监会作出的数千封行政处罚决定书,将规则治理和行政理性相结合,统合程序法治和实体法治在法、理、情上的兼容性,提出了证券处罚裁量基准的治理范式。另一方面,他聚焦前沿数据治理领域,在对数据垄断的剥削性垄断、排他性垄断、标准化垄断进行甄别和分析后,设计出共享数据治理进路。目前,相关成果均已被收录于顶级社科刊物。
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作为河海大学公用事业法研究所研究助理,周奇锜认为法学实践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关键就是做好理论转化。第一,他积极参与学会研讨,包括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学术大会、江苏省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和江苏省法学会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会、河海大学学海争峰学术年会等,调查报告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汇报人称号1项;第二,他承担多项地方政府法治课题,包括2022年法治常州课题《党建引领下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研究》、2023年省司法厅的常州子课题《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对策探讨》等,成果荣获二等奖并受政府公文通报表彰。第三,他主持、参研多项基金课题工作,包括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中央高校业务经费项目等,课题成果对相关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贡献了理论支撑。
过往的一切磨砺和鼓舞,让周奇锜深刻地感受到法治发展的任重道远和法治进步的举足轻重,他矢志为法治中国建设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