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吴俊
(一)个人简介
吴俊,男,汉族,1998年2月生,中共党员,2020级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联邦学习,师从毛莺池教授。研究生期间担任河海大学云计算与软件新技术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委员;获得河海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产业命题赛道省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红旅赛道省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A类期刊5篇,取得专利授权1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1项。
(二)个人事迹
夯实基础,脚踏实地
本科阶段,吴俊同学连续四年获得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荣获“河海大学优秀学生”、“河海大学三下乡大学生暑期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并担任班级副班长和本科生党支部支委,积极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成功推免至本校毛莺池教授团队读研。
研究生阶段,该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优异的专业成绩。为了提高科研精神,强化科研水平,他作为河海大学CCF学生分会的一员,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聆听教授团队的知识分享,努力获取科研的最新动态。同时,该生在课余期间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分布式领域专题会议报告,会后复盘讲座和活动中的知识要点,形成合理有序的科研笔记为研究生科研论文的撰写提供学术基础。
项目历练,砥砺前行
吴俊同学在研一时作为项目核心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云南省华能澜沧江公司重点科技项目。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大学,所以该生日常接触到的科研项目基本也都是和水利工程领域相关。从他大四保研提前进组到现在,所做的科研项目其实都围绕着一个点:“将计算机应用与工程安全领域知识相结合,保障大坝工程安全”。
具体项目开发过程是从大坝长序列监测数据计算评判方面考虑。为解决电厂汇集后的数据存在脏数据、空值、离群点等问题,在所有在测的内观测点监测仪器鉴定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单测点的阈值分析评判工作,利用随机森林、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等机器学习模型实现数据异常识别与修复功能,保障大坝在特殊工况下的安全运行。项目自实施以来,有100人使用,获得用户较大满意度。
科研竞赛,实现价值
科研源于工程,高于工程,最终服务于工程。这句话是毛莺池教授在一次组会论文分享时所提及。该生高度认同老师提出的观点,从工程项目需求出发,针对项目实施所遇到的问题,凝练学术论文的场景思想,并通过查阅资料、翻看学术笔记,虚心向团队成员、老师提问,形成科研论文的技术框架。最终,该生凭借夯实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在毛莺池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共发表了5篇A类期刊论文,包括2篇SCI论文和3篇CCF-C会议,1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同时,借助项目成果成功孵化创新项目参与“互联网+”大赛,荣获产业命题赛道省二等奖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最后,该生通过两年的读研经历分享了他的一个观点: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而缓慢的学习,人生也是这样!
“互联网+”竞赛答辩照片
实验室生活照片
高质量学术论文、授权专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