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马张烽

发布时间:2022-11-24浏览次数:138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张烽

(一)个人简介

马张烽,男,汉族,19957月生,共青团员,2019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影像大地测量学,师从黄腾研究员。研究生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全国测绘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优秀奖以及河海大学科技之星、优秀研究生等诸多奖学金与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全部为A类期刊,取得专利授权3项,作为联席主持负责日本太空署数据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

(二)个人事迹

脚踏实地,甘坐冷板凳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却很远”,这是马张烽同学博士期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博士学习阶段前期的真实写照。马张烽硕士也就读于河海大学地学院,但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与博士阶段却相差甚远,因此在刚进入博士阶段时,他遇到了各种各样学习上的问题。比如作为一名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缺乏地球物理学背景,对地球物理反演一窍不通,加上实验室没有购买昂贵的商业数据处理软件,连基础的数据处理都存在困难。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他始终充满激情。他几乎在博士第一学年复现了领域内所有开源数据处理软件的代码。在总结所有软件优缺点的同时,他也完成了自主研发的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他坦言,在自己还在写基础软件的同时身边的同学们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面对这种落差,他始终秉持着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态,最终完成了一整套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数据理论的学习与软件的开发。他形容这个过程为“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等待总是有价值的,目前他开源了自主研发的软件,获得了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全球知名机构的下载量达5800余次。

合作交流,事半却功倍

马张烽有着丰富的国际合作交流经历。博士时期,他获得留基委的资助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地球观测中心交换学习。全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并没有成为他学习生活的障碍,而是成为了马张烽学习思维转换与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奠基石。

在国外交换学习期间,他勇于向多个领域的专家寻求合作交流。在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监测Sierra Negra火山爆发后的地表形变过程时,他从自己的结果里发现了一些方位向抬升的信号,并针对这些结果与日本东京大学著名火山地球物理学家Yosuke Aoki教授进行了探讨,并合作将该结果发表至了顶级期刊ISPRS J P&RS上。马张烽这种“走出去”式的合作交流还有很多,例如还与加州理工学院及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次合作他们总能将成果凝练并发表论文数篇。

提及如何大胆向国外专家介绍自己的成果时,他说道:“发邮件和Zoom会议并不收费,相信自己的成果是走出去的第一步,合作起来进步相当快,事半功倍”

敢拼敢冲,理论到实际

2021年五月底深夜,中南大学刘计洪博士的一个电话把马张烽从睡梦中喊醒,青海玛多发生了7.4级地震。刘博士提出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据进行地震地表三维形变场提取的想法,为震后灾情评估提供数据支撑。说干就干,他们经过数天几乎不眠不休的“战斗”,将自身的理论知识终于应用到了实际中。这次合作中,马张烽代表河海大学作为第二单位,与中南大学和武汉大学诸多学者一道运用雷达干涉测量专业知识向国家防灾减灾部门提供了全世界第一张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三维形变场以及对应的形变解译,为震后灾情评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目前相关的论文成果已被SCESGRL期刊正式出版,SCES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获得了ESI高被引的荣誉。

回忆起那段几近不眠不休的日子,马张烽总是津津乐道他的好朋友刘计洪博士。“计洪敢拼敢冲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受益良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知重负重,敢拼敢冲,永远奋斗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