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卢艳玲

发布时间:2022-11-24浏览次数:142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商学院    卢艳玲


(一)个人简介


卢艳玲,女,汉族,19935月生,群众,2019级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群体共识决策,师从许叶军教授。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二区期刊3篇、SCI四区期刊1篇,EI期刊1篇,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主持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二)个人事迹


转变思维,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

卢艳玲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众筹,因此在刚开始研究大群体共识决策问题时,她遇到了一些决策领域的问题,比如对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知识积累不足。硕士的研究内容更注重模型的构建与问题的求解,而大群体决策更注重的是如何借助计算机算法实现整个决策流程。面对这个问题,她努力想办法解决。首先,她平时阅读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然后仔细地总结每篇论文的算法实现工具和实现过程,努力弥补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在遇到问题时,主动请教导师和同门师姐,在寻找算法问题的同时,从不同学术积累的导师和同门身上领悟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论文写作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也面临着不熟悉的领域带来的挑战。在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中,她一直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软件技能的学习,遇到问题勤于思考,与团队同学一起讨论,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回顾整个过程,虽然经历了工作迷茫、学业与论文的双重压力,但功不唐捐,她入学以来的第一篇论文被决策科学领域顶刊“Information Sciences”录取,该论文也成为了高被引论文。

在科研道路上并不总是快乐的,甚至常常让她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但是在导师和同门的帮助下,她对大群体决策的研究越来越有信心,并且逐渐喜欢上了漫漫的科研生活。


勇于尝试,突破舒适圈

读博期间,她获得留基委的资助前往西班牙进行联合培养。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要求她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新的事物,体验不同的文化,从而适应新的环境。

在国外联合培养期间,语言是一项很大的挑战。亲身到一个外语环境学习生活和通过教材书面学习完全不同。外导开组会时偶尔带有口音,组会上听不懂外导所讲内容也偶尔发生,比起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她还需要在组会后花费一些时间来消化组会上的内容。

虽然挑战重重,但是国外的学习生活仍然收获颇丰。她不仅结识了各地的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不同的科研素养,自身也有了不小的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