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玥瑶
发布时间: 2022-11-25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玥瑶

(一)个人简介

李玥瑶,女,汉族,19991月生,中共党员,2021级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师从操信春教授。研究生期间获得河海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第一阶段一等奖学金;共发表学术论文3篇,均为A类期刊,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

(二)个人事迹

身份转换,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李玥瑶本科就在河海大学度过了4年,大四保研本校本专业,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完成了毕业论文。研究生的第一年对她来说是新的开始,但也不是全新的开始。熟悉的校园环境,很多熟悉的老师同学,再加上有了大四的过渡期,她也熟悉了研究生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但是身份的转换还是给她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一学期课比较多,要一边上课一边做研究。而且对于大一学完高数后就没再学过数学的她来说研究生的数学课难度较大。如何平衡好课程内容学习和日常科研的时间精力是她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课程学习方面,她为了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将以前本科阶段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课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思考总结。在遇到问题时,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习,她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第一学年取得优异成绩,专业排名3/46。在日常科研方面,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科研任务,她制定了阶段学习计划。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大量文献,关注学科前沿发展。积极主动与导师探讨沟通自己的想法,和师兄师姐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断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

如果问研究生需要比本科生多具备的一项素质是什么,那一定是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的韧劲儿。刚一进师门导师就告诉她,研究生的首要任务是踏踏实实做研究,要想做好学问、有好的成果就得坐的住。诚然,做学术的过程往往是辛苦枯燥的,有时付出了还不一定能收获回报,这就更需要平心静气,精益求精,潜心向学,才能做出突破。从本科的毕业论文到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日常已经让她初步体验了做学术的不容易。学术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需要很多次试错。在阅读文献和写论文的过程里她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有时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甚至有时会质疑自己做研究的意义,但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想起导师的话,要沉下心来耐着性子夯实基础。在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中她发现,当你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充满兴趣时,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强的主动性,而不是觉得研究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任务。在感觉状态不佳的时候,她会通过运动来放松自己。人都有精神疲惫的时候,可以适当休息一下调整状态但不可以止步不前。

勇于尝试,发掘自己的多面性

研究生期间她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勇于尝试。失败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连开始的勇气都没有。以前的她面对一些想做的事情时总是犹豫要不要做,能不能做,有时甚至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但现在她多了一丝笃定,会牢牢抓住机遇,勇于尝试,相信自己。除了上课和科研,该生也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课余生活。她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论坛以及相关课程培训,聆听优秀学者们的前沿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综合素养。在今年暑假她报名参加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农业水土工程学术研讨会,并在研究生分论坛进行了口头学术报告。此外在校科协联合江苏省水利学会举办的“听我说水安全”的科普讲解大赛中,该生主导创作的《水润华夏利万物,保障安全惠民生》荣获一等奖。她以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公众普及了水安全知识,强调了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今年河海大学第十届啦啦操大赛以及第四届丰收节的晚会上也有她的身影。通过尝试新的事物,参加不同的活动,让她收获颇丰,也发现了自己的无限潜能,不为自己设限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