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水文水资源学院 李承龙
(一)个人简介
李承龙,男,白族,1998年7月生,中共党员,2020级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师从杨侃教授。研究生期间曾担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助理、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助管、南京镜晓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监事;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学金等10余项奖学金;获得水科学数值模拟大赛全国二等奖、第七届“互联网+”江苏省三等奖、第六届“创青春”河海大学三等奖等大赛获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取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3项,成功申报并主持河海大学优秀硕士培育项目1项。
(二)个人事迹
常回首,曾少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李承龙的科研学习和创新创业之路是从本科阶段开始的。因为受到周围优秀的同学们的影响和带动,他从大二就开始积极地负责并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跟着杨侃教师学习海绵城市相关的模型和研究,积累学习研究经验。之后在机缘巧合下他参加了“挑战杯”竞赛,经过一年的时间他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一个稚嫩的“小菜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团队中流砥柱。说起这个比赛,他坦言,“参加这个比赛所有队员都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想要做好这件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摆正心态、顶住压力,平衡好学习和竞赛之间的时间。”
在实践实习方面,他在曾在暑假期间与校内的同学们一起组队前往四川宜宾支教,并获得江苏省“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同室友前往山东泺口水文站随船在黄河上进行水文测验,参与“青年中国行”气候观察者实践活动,走访南京、安庆、常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典型灌区调研实践与队友撰写调研报告,获得全国30强的好成绩。
除了科研实践方面的工作外,他在理论课程上的学习也没落下。他表示自己属于那种典型的后进生。在大一结束时,他的学习绩点还在80多名的中下游水平,从大二开始便奋起直追,大二那年以几乎满绩点的成绩把排名提高到了专业30名,并一直保持进步。最终成功推免并留在河海本校攻读硕士学位。
回想本科时期在学业和竞赛的双重压力之下,始终憋着一股劲儿,憋着一股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的劲儿,这股劲儿支撑着他走到了最后。他说,“很感谢当时悉心指导和鼓励自己的老师们,感谢一起熬过无数个夜晚的队友们,以及始终没有放弃的自己。”
看今朝,从头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读研以后他更没闲着,科研和项目永远是研究生期间的主旋律,他说“按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做科研一边抓项目”。至今他已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与水平衡、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论证、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等横向课题近20项。
他嘴上说着躺平了,实际上他还是卷出了新高度。研一期间既要上课,还要忙于撰写科研论文和课题组项目,经常上完课到办公室一搞就是一整天。已经很难抽出时间再去参加竞赛比赛了,但是每次有同学邀请他组队参与,他总会来一句:“冲!”。在经过了本科时候的历练,如今他在参加比赛的时候,总能有条不紊地搞定各种问题。在读研期间,他作为负责人先后斩获了第六届“互联网+”河海大学三等奖、水科学数值模拟大赛全国二等奖,还获得第七届“互联网+”江苏省三等奖等奖项。说起这些比赛,他认为想取得成果除了要做出好的作品,最重要的还是态度。就像厨师做出了味道不错的菜,还要注意去做好摆盘和搭配,那样才能色香味俱全。对于比赛而言,就是在做作品书的时候要注意到格式、标点,做ppt展示的时候要注意字体大小和配色,做展示视频要注意语速和清晰度等很多细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到未来安排,他感慨时间过得太快,转眼就快毕业了,接下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该认真规划和准备了。
他关于大学生活的经验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无法用同一套标准去衡量所有人,所以不要因旁人的喧嚣而乱了阵脚,要找到自己的赛道,再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做好规划,想清楚了就坚持下去,遇到问题及时调整,这样去做,结果总不会太差。